top of page
Search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最怕台下沒人回應

Updated: Dec 5, 2023

在座談、演講後,主持人開放台下與會者提問:Any questions from the floor?


這時通常是一陣靜默、鴉雀無聲,度過了氣氛凝結的一分鐘後,如果沒有暗樁,主持人就會把手中預備好的問題拿出來,填滿這個尷尬Q&A時段。


主辦方這時通常很無奈,卻又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演講很精采,為什麼都沒人要發問呢?


在我們會議設計師看來,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從一開始主辦單位就是預設了與會者是被動來聆聽專家分享的,因而設計了長長的演講或座談內容,期間為了台上簡報的燈光,台下通常昏暗一片,無論演講是否精彩,都創造一個台下與會者可以隨心所欲做自己的時刻(例如看手機或打盹);接著,突然一個瞬間,燈光亮起,麥克風被塞到了你的面前,你會說什麼呢?應該是先呆住,然後才開始思索要問什麼吧……更別說Q&A開始的那一分鐘麥克風還在主持人手上呢!


如果作為主辦方的你是真心想要獲得與會者的發問,建議可以藉由「群體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來幫忙!


首先,把與會者分成2-4人一組,記住!小組成員不宜太多,因為人一多就有人不發言,以小組的方式請每一組針對剛才的內容提出一個大家最有共識的問題,這時候馬上就有不計可數的題目。這樣的方式避免了沉默的尷尬時刻,又能有效減少部分發言者霸佔麥克風(發表高見或宣傳自己、有時候甚至與主題不符),更重要的是,與會者彼此交流意見後的問題將更具體也更符合大家想聽到的。


我們曾有一場國際會議使用了這個方法,會後講者給我們的回饋是:「我每年來台灣擔任講師,遇到Q&A的時候幾乎都不會有人舉手發問,這是第一次覺得台灣人非常有想法且問的問題非常深入,這讓我對台灣人有所改觀。」




這小小的改變,不僅讓原本制式化的Q&A環節增加了互動,還在議題的討論上有更深入的交流;會議結束後還意猶未盡的找講師、與會者繼續討教、交流,讓學習效果更加分。


會議的每個環節都必須經過仔細思考,讓每個接觸點」(touchpoint)都能有效、有意義、有體驗。

翻轉會議就從這一小步開始!


除了會議設計(Meeting Design)的規劃,會議引導(Facilitation) 也運用許多實用技巧激發會場的活力和與會者的潛能,想了解更多,歡迎參與培訓課程! 我們實戰演練的會議引導工作坊,媲美純正歐洲培訓,

從核心概念到會議應用,助你兩天內掌握訣竅,解放思維,開啟創造力,打造最佳會議成效!

• 日期:2024. 02. 17-18 週六日

• 時間:9:30-17:00

• 地點:台北市(於行前通知確切地點)

• 詳細課程資訊|立即報名:https://forms.gle/z84cEMdiNDqoCc5y8 ✓ 限額精緻小班,精準提升個人技能

✓ 實作演練,去蕪存菁掌握訣竅 ✓ 現正早鳥優惠,三人團報更優惠

詳細課程資訊|立即報名:https://forms.gle/z84cEMdiNDqoCc5y8





97 views0 comments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