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不見的功夫

你是否想過,要讓一場會議真正有效,需要花費多少心力?在 OG,除了會議設計外,「會議引導」也是個大學問,而這個故事,要從我們幾位夥伴說起。

 

我們要如何開啟台灣市場?

團隊笑著說,是要讓 Mike 把中文練好比較難,還是我們培養中文的會議引導師比較難?

中文博大精深,所以我們自己下定決心:在台灣,我們要培育出最懂在地市場、中文引導能力最好的專業引導師。這就是為什麼,直到今天,Mike 的中文還只是「一點點」。

可能因為授課的是英文為主,所以過去六年來每次上課都有好幾位的口譯員參加,加上口譯員耳朵特別敏銳,對資訊的掌握相當精準,都是當一名會議引導師的特質。

在我們的會議引導師團隊裡,有兩位極為優秀的夥伴:Grace 和 Serena。

他們從很早就加入我們,深知引導這門專業,從來沒有「學完」的一天。他們不是來上課,更像是把「回訓」當成了「回家」。「練習」這兩字,是會議引導師身上必須下的功夫。這些年,他們帶著 OG 的精神,協助我們處理了各種主題、各種規模的專案。

 

會議前的準備

Prepare for a better meeting!

專業與溫度

就在上個月,我們執行了一場極為複雜的國際會議。活動連續四天,分成三個分組教室進行。正好讓 Mike、Grace 和 Serena 三人各自鎮守一方,引導不同的議題。

這背後的準備,完全不像外人看來那樣輕鬆。

我們坐下來,開了無數次實體與線上的會,把所有活動細節、主辦單位與講者們所有注意事項,全部攤開來確認。我們必須確保他們手上的「腳本」,跟簡報、跟 Slido 上的資訊都完全同步。

但最難的,還不是資訊的精準。

對他們三人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在引導知識的同時,還必須顧及所有在場人員的「身心靈」。一天八個小時,他們必須精準計算自己的語調、語速,讓氣氛既活躍又不會失控。這份專業與溫度,早就超越了基本功的範疇。

專業的三位會議引導師,有Mike 對內容嚴格把關;細心與專業是 Grace 與 Serena 的堅持。會議引導,是展現主辦單位對每場會議的每一位想法的在意、尊重每一位在場的時間。

感謝每位願意相信會議引導是必要的客人,也感謝團隊彼此扶持,一起讓會議的溝通變更好。

Mike van der Vijver

會議引導師工作坊主要講師;在這場國際會議活動中擔任會議設計師,並擔任會議引導師(2場國際與談、5場平行會議、2場晚宴、 1場企業媒合會)

Grace Huang

這次在 APCER Hotspot 的會議引導,是我第一次在台灣參與「從源頭開始就全面導入會議設計」的國際會議。

可以和來賓真實互動、現場一起激盪、讓每個人都成為討論的一部分——這種會議真的太過癮了。

覺得自己的胃口被養大了,好擔心以後回不去傳統會議模式!

Serena Lin

會議結案快一個月了,卻仍常想起APCER&Hotspot會議中那股特別的氛圍。原來好的會議設計和會議引導,像是打開有效溝通的開關,為全場注入活力;也很像點亮一盞燈,看見互動連結的可能性。這次會議引導的經驗,讓我更深信Structured chaos is magical & Serious fun is possible。當我們完全信任為會議投入的準備、也信任每個參與者,就能在如此大規模的國際會議上實踐精彩的會議理念,而最終目的是協助客戶達到預設的會議目標。" 還有好多話想說;p

Previous
Previous

You need a CMO, Chief Meeting Officer

Next
Next

Designing Meetings Where Company Culture Comes Alive